終於等到了紀錄片[Terry Prachett: Choosing to Die]在BBC iPlayer上架,迫不及待的下載,看了之後卻讓我的心沉重了起來。如果理智一點想,能夠有尊嚴得,在無可救藥的疾病將你拖入一片黑暗之前,決定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舒服得,相對得減輕痛苦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 在親人的懷抱內; 在溫暖的陽光下,或在熱愛的音樂聲中,而非插滿全身的針孔,不能動不能說得苟延殘喘,或是在極端害怕與恐懼中走到終點,安樂死(Assisted dying)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
然而在情感層面上,看著某人淡然卻堅定得說: Yes, I would like to die today,然後喝下毒藥,慢慢在昏迷中死亡,就算非親非故,我也感受到了因他永遠離去的傷心與不捨。我不會質疑這樣的選擇是對是錯,身為一個人,我深信自由選擇是與生俱來的權利,包括安排自己的死亡(如果實際上可行)。讓我驚訝的是,什麽樣的折磨,不管是心理或生理上,可以讓人如此平靜,且毫不遲疑得,執行自己的死亡。
(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 紀錄片訪問Smedly夫妻的片段)
選擇到瑞士安樂死的百萬富翁Peter Smedley罹患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e disease), 肌肉會慢慢萎縮,無法吞嚥,最後窒息而死。他說,有一天當他發現自己無法從地板上爬起時,他知道他不能冒險再繼續活下去。只是他跟太太Christine Smedly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豪宅名車美酒,無數家財,為什麽在這個時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年輕時的Peter與Christine)
Peter與Christine每次出現在紀錄片中總是光鮮亮麗,談笑風生,冷靜而堅定。雖然Peter已經無法自由行動,但還是讓自己盡可能的優雅從容。當Terry聽了Peter決定尋求安老樂死的計畫,他問,”你們如何能保持這麽冷靜(尤其談論的面對的都是攸關生死的事情)? “Christine回答,他們只是頑強得keep a good front,但骨子裡非常的脆弱。但如果不堅強,就是全然崩潰瓦解(fall apart)。
歐洲人不同的看法
在 播出此紀錄片後,BBC受到輿論抨擊,認為他們根本就是鼓勵自殺的啦啦隊。英國人害怕安樂死若合法將會打開一扇大門造成快速蔓延且無法控制對脆弱之人的殺 戮(英文版原意是這樣的我翻得好爛:may open a flat gate to rapid spread, and uncontrollable killing of the vulnerable)。
歐洲大陸顯然有不同看法。2002年,比利時已 合法化assisted death。Terry Prachett拜訪了知名作家Hugo Claus的遺孀。罹患阿茲海默症的Hugo Claus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寫作,他讓妻子帶著香檳與雪茄,跟著他到醫院走向最後一段旅程。雖然醫院不能抽菸,他還是偷偷抽了最後一根菸,他說他想躺下, 妻子躺在身邊抱著他。妻子為他唱了一首歌,他也跟著唱了起來。”and then…, he die in singing, 他的妻子帶著淺淺淚光與嘴角一抹微笑說。
在安樂死中心喝下毒藥
瞞 著所有人飛到瑞士Dignitas clinic結束自己生命的Peter,簽了自己的死亡同意書,喝下了第一杯讓身體不會抵抗劇毒的第一杯藥水。他與妻子聊天,在等待藥效發揮的空檔,選了 待會要中和毒藥苦口的巧克力口味。時間到了,他走向沙發坐下;Christine坐在身旁,輕輕的握著Peter的手。安樂死中心的escort將第二杯 毒藥拿在手上,再次問Peter,"Peter Smedly, 你確定你要喝下這杯藥嗎?喝下去之後,你會睡著,然後死亡"。
Peter說,"是的,我要喝"。
工 作人員放了手,讓Peter接了過去,Peter只看了一眼手上這一小杯液體,就不猶豫的一口喝下。他接著吃了一片巧克力,滿意得說這真好吃,然後告訴在 身邊的妻子be strong;接著祝福在一旁觀看的Terry有個美好人生;他也謝謝工作人員在此陪伴。然後他發出了幾聲呻吟,工作人員將他的頭懷抱在胸前,突然間大家 都聽到了沉沉的鼾聲,Peter很快得進入睡眠狀態,不久之後他的呼吸速度逐漸緩慢,停了,最後心臟也不再跳動。
工作人員宣布他走了,告訴大家,現在可以哭了。
結 束自己的生命或許很簡單,只要有一秒鐘的勇氣一鼓作氣喝下那一杯,之後的事情再也無所謂(也沒有機會後悔了)。最痛的是那些被留下來的人。如果知道會很 痛,你會同意你愛了一輩子的人在你眼前簽下自己的死亡證書,然後眼睜睜看他永遠的離開?明明是一起出國的,但你知道這段旅程,只會剩下你一個人回家。
那是多深多深的愛阿
Andrew的媽媽陪他到瑞士執行自己的死亡。我不知道是那要有多深多深的愛,多少的智慧,才能讓媽媽有勇氣送孩子走上人生最後一段路。Andrew的媽媽接受Terry訪問時說:她其實有著絕望般的捨不得阿,剛開始真的無法接受。但是看著孩子一直受苦,沒有人活著該有的尊嚴與生活品質,硬要留Andrew待在這個世界,是自私的,因為受苦的是Andrew,而他有選擇自己的生命該如何進行的權利。身為母親,能做的,也就是陪著他,支持他,抵達人生的終點。
我想這是很深很深的愛吧。就像電影Million Dollar Baby裡的老教練,親手結束在醫院中如同女兒般親愛學生殘缺不全的生命。只有深如父母的愛才行吧,那愛在生下來的那痛苦中開始,也痛苦中延續,消失。
Andrew面對鏡頭時有些羞澀。他娓娓道來自殺兩次但都失敗而受了更多的苦的經驗。他說,疾病的惡化就像是走進一個越來越狹窄陰暗的走廊,還看不盡頭,也沒有門可逃。他覺得他值得一個更好的終了,唯一方法就是找人幫忙,他希望有一個相對無痛,且寧靜祥和的死亡。Andrew在結束自己生命的前一晚送了Terry一張CD燒錄了他生平最喜歡的歌曲,他決定在音樂聲中跟這個世界說再見。Terry與助理聽著Andrew的CD,也在音樂聲中跟已抵達一個沒有病痛地方的Andrew說Bye-Bye。
寫了好多本暢銷小說的Terry Prachett:多年來一直在鼓吹安樂死的概念,罹患阿茲海默症之後他也開始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死亡。紀錄片一開始,他就提醒大家接下來要看的,可能難以接受,但這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這關乎人活著與死時的人權與尊嚴。
(Youtube有網友翻拍了紀錄片中Peter安樂死的過程。這短短兩三分鐘中我看了好難過,很有衝擊性,若你要看,請做好心理準備。影片連結。)
他認為,Peter的人生或許不會這樣早結束,如果英國合法化安樂死,他或許也能在家裡,熟悉的溫暖的床上,平靜的告別跟這個世界說再見。然後因為安樂死(反對者認為這是協助自殺)在英國不合法,雖然出於愛與關懷而幫助他人自殺在法律上或許可以獲得理解,但仍然是犯罪,最高可被判刑14年。Petty為了保護自己的老婆,他得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還能接受醫生評估,清楚得表達”死意”的時候飛往瑞士,否則就要留在英國面對無邊無際的疾病折磨到失去所有的尊嚴直到最後一秒鐘。
Terry的紀錄片也不是一言堂,他也訪問了在宗教團體所成立的養護中心內決定面對疾病折磨到最後一刻的人們。這些人相信死前可以獲得平靜。
真正的勇敢是面對恐懼
在我心底知道,喝下毒藥的勇敢,或許比不上,那些真的不害怕不恐懼就任憑邪惡疾病全面佔領自己的身體,侵蝕破壞殆盡而嚥下最後一口氣的人。姑且不論宗教上對於人類是否有權利"結束生命",付錢享受”協助死亡”的服務,會不會變成一個階級的特殊權力?沒有錢的人怎麽辦?由政府與整個社會共同支付每個人想要的死亡嗎?我知道這絕對不是個簡單的公共議題,牽涉到層面不只是法律,還有道德情理宗教,以及隨之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但正因為是難,正因為是未解,是直得正視與討論的。
雖然BBC不被外界接受關於公開播放一個人自殺的過程(從反對者眼中,這將會讓某些人因此而下定決定)的正確性,節目播出之後接到好多抱怨與客訴,然而這個紀錄片卻讓我更加喜愛BBC身為一個媒體的勇氣。對我而言,他們不是鼓勵自殺的啦啦隊,而是導師(Peter & Andrew也是),告訴你這個世界有著許多存在情理與法治之間的難解議題,對與錯的界線模糊,卻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死。
[這一切也要感謝Peter Smedly & Andrew的勇氣與分享,從今之後你們再也無病無痛無憂無愁]
很可惜大家不能看到完整的紀錄片,但若對此議題有興趣,隨手google可聽到有很多聲音與意見隨之發酵了。
我個人推薦以下三個連結,大家有空不妨一看。
*The Telegraph報導,文中有描述Peter赴瑞士安樂死的過程)
Millionaire hotelier Peter Smedley named as man whose Dignitas assisted suicide was filmed by BBC
*Terry Prachett對於輿論的反駁與看法)
Pratchett defends assisted suicide documentary
協助自殺可能面臨的問題 - 世界各國看法不一
Assisted Suicide Laws Around the Worl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