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2.bmp 

我很幸運。每當腦袋中有一個想法,或計畫,我多半有勇氣,還有剛好足夠的能力去執行。也要感謝我天生不完美的急性子+好奇心,我喜歡說了就做的帥氣,沒有太多耐心等待醞釀這件事情。

雖然大多數時候的衝動,我都會怕,過程也常畏懼退縮,或懶惰,但最後總會是死硬派的,在心裡大聲嚷嚷:沒啥好怕,也沒有什麼我能做與不能做的,人生應該是「想,就走!」(雖然常常還是很俗仔做不到,但不管,還是要堅持

旅行,對我而言,常常是一種衝動。有時候只是霎那間發生的一種想法、一張照片,或是一本書,我決定了旅行的目的地。於是在衝動與一點點冒險因子揉合之後,有了不同的趣味產生。我喜歡隨心所欲的自己去旅行。

我的旅行冒險指數也不算高,比起崇拜的戰地記者,或是隨著UN揭露真相的NGO所背負著的熱情與使命,還有她們震撼力十足的冒險生活,我的旅行意義顯得乾癟無趣,純粹是即時行樂而已。我的勇氣顯然還不夠。

我的小小勇氣,只足夠我的小小冒險。

我也不是非常Backpacker的Backpacker,我缺乏一切追求最低價,以省錢為美德的背包精神。感受過一晚5塊美金GH的熱情,我也非常願意擁抱300美金的五星級,路邊攤與法國餐廳我都愛。我喜歡用Backpacker態度去貼近世界,而不是將自己關在遊覽車裡面,任憑別人決定我的路線。

我的旅行模式也不斷進化。大學打工賺錢換來的旅行,一張機票可以改變的所有時間與空間,都要壓榨得乾乾淨淨才甘心,14天票期的機票,絕對留到最後一刻才上飛機。每天行程滿檔,住什麼吃什麼看什麼買什麼,幾點起床幾點幾分抵達何處,早餐午餐晚餐在台灣就已決定,絕對徹底執行。碰到壞天氣,或是到不了一個景點,肯定會懊惱到不行。強烈的旅行企圖心,行前計畫書可以寫10頁沒問題。

現在,因為有穩定的經濟能力,我反而喜歡的旅行是一場空白,No more schedule, no more to do list,在台北的天空下已是馬不停蹄,到不同的地方,我想,只有放空才有驚喜。近年多次的旅行,越來越偏愛尋找一個美麗的地方,緩緩得步行,慢慢得呼吸,喜歡,就坐下來,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有時候靜靜得看書,有時候讓時間從身上跨過,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於是這幾年,背包少了衣服,多了幾本書。

有人驚訝我帶書去旅行。旅行不應該是把目的地的所有美好的,一口氣塞盡腦裡眼裡,怎會有時間看書?

我以前也是這種態度,為旅行而旅行。因為太喜愛,很怕失去,於是用力緊握,不管怎樣就一定要讓那美好的一刻永遠屬於自己。所以很怕遺忘,更怕在電視上再看到曾經熟悉的影像,就怕這一看,抹滅了取代了原本的記憶。當記憶不再純粹,不再保鮮在原始點,也就不美了。

其實這種態度,不只是旅行,也反映一段感情,以及大多數的人生抉擇之上。

從旅行,我了解,你根本不可能真正擁有什麼,不管是一個地方、一個人,甚至是一段記憶,原因不在於這些人事物終將離你而去,而是身為人,就會改變、會習慣、會遺忘、會變得淡然。於是,該學習的是,如何緊密地體會那一段歷程,找到喜歡的方式,把自己深深投入,然後在終點,輕輕得Say Good-bye。

因為,在很多年之後,你頂多只能微微記得曾經在多美麗的地方與多美麗的人,感受一段多美麗的時光。不管你想奮力要留住多少,最終只會有模糊的感動偶而浮現在心中,其他的,什麼也不剩,什麼也抓不住。

於是,在旅行中,我也不再貪戀得想記住所有的細節,也不願意粗魯得企圖擁有所有的美好,細細品味,才能沉澱,才會長久,一次看不完,等下次吧。這很像人生吧,總要留點不完美,留點想像空間,留點機會,才值得不斷地想念。

你呢?
你的旅行意義又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velor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