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女生是個物理治療師,幫助早期療育的孩子進行復健,每個月底薪只有18K,每一天要做滿18個孩子的復建工作,才能拿到每月35K的薪水,跟我一樣,她已經工作七年了,年紀也比我小一歲而已,但我的薪水,卻比她多出很多。
 
她說,同事們都對前途普遍感到焦慮,因為薪水不好,每天蹲在地上陪小孩子爬來爬去,能夠蹲到幾歲?但是看到腦性麻痺的小孩一天比一天復原的更好,從不能走到能騎馬練氣功,她打從心裡感覺到快樂的。
 
我在想,這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包括表面上的成就,或是生命的意義。
 
事實上,我的工作並沒有比她的有價值,我的工作也幫助不了人,(我只有幫助有錢人鼓勵消費,從別人的口袋賺來更多的錢),而她的工作卻挽救了很多瀕臨破碎的家庭,也醫治了不少父母的傷心,這份工作也必須學有專精,文中提到,物理治療師的執照錄取率只有三成而已。但她的所得卻相對的少,甚至也對未來感到煩惱,為什麼...?
 
我沒有能力討論這背後結構性的原因,也無法提出更精闢的見解或方案,更不敢說,如果這是一個選擇,我一定會選擇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那一個。
 
我只想提醒自己,當生活在這社會,就像跑在一台已設定好速度及方向的電動跑步機上,不停的被外在環境與條件所影響,只能向前跑追求所謂更好生活品質,追求更多自我肯定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要有勇氣按下暫停,停下來想想,什麼才是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親愛的,物質與虛名所創造的快感通常很短暫,選擇簡單又健康的生活吧,那種快樂應該比較持久)


文章及照片皆轉載自壹周刊368期
撰文:賀照縈  攝影:李宗明

apple-p.bmp
 
會自己走路,能自己進食,是人最基本的兩項功能,7年來,黃逸純幫助許多孩子達成這些能力而活得更健康。她是北醫的兒童物理治療師,專門訓練0到6歲的孩子肢體動作,7成病患是能跑能跳但動作不協調的孩子,主要上團體課;3成是中重度遲緩(如2歲還不會走路),1對1教學。
 
課程從早上8點半開始,每30分鐘1堂。表面看來,黃逸純像在跟孩子玩,但每個動作都有意義,「例如有個腦性麻痺患者背部和大腿肌力不夠,訓練走路時就要扶她的骨盆,這位置可同時控制腰和腿;例如訓練扁平足的孩子,腳趾夾個積木單腳跳,能強化腳底肌肉。」
 
但孩子的耐受力不如大人,有的孩子光練走路,一堂課摔20次,一旁陪伴的家長都不忍心,「我去扶他,他就學不會放手走。我必須逼他『再努力一點!』,一旦孩子做到我要求的動作,再給予很大的鼓勵。」
 
上班不用戴面具
 
物理治療師須相關科系畢,考有執照(錄取率約3成),「孩子不會耍心機,所以上班不用戴面具,我蠻高興這工作沒改變我太多,也沒剝奪我的興趣和自我。」薪水採業績制,底薪18000元,每天至少要做18個孩子,月薪才能超過35000元,「每天這樣跟孩子爬,能爬到幾歲?薪水不好,焦慮前途,是同業普遍的痛苦。」但一說回孩子,黃逸純又充滿了熱情。「這工作讓我看到,人的可能性很大。」

有個6歲男孩,因腦性麻痺不會走路,曾痛苦得自殺。黃逸純不只幫他復健,還跟他聊未來,問他的夢想,鼓勵他不要成為媽媽的負擔,現在男孩國一了,練氣功,學騎馬。也有的家長從一開始怒罵:「我的孩子怎麼可能發展遲緩?」到後來慢慢接受現況,甚至帶給其他家長安慰。黃逸純認為,復健室散發的活力,讓她忘了身體的累,而能繼續工作下去。

 (本文轉載若有不宜請告知,將立即刪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avelordie 的頭像
    travelordie

    找個舒服的位置好好活著吧

    travelor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